觀劇日期:2021/1/8 夜 初日1階前列下手
※以下有紅葉鬼第一部劇情,童子奇譚暴雷暴光光,介意者請自行繞道。
紅葉鬼
《紅葉鬼》是BL漫畫《我被最想擁抱的男人給威脅了》(太長了,下略稱我被)的劇中戲。
《我被》的受君是演藝資歷20年,連續蟬聯「最想擁抱的男人」排行冠軍好幾年,卻在今年被一個剛出道的年輕人搶走寶座,為此忿忿不平(到底為何如此在意w)。喝了個酩酊之後醒來,發現身旁就是那個新的「最想擁抱的男人」,自己還被錄下喝醉的樣子。受君一時心急,以為對方要拿這個要脅他,自己說出「只要能刪掉那個影片什麼都願意做」。對方就是本部攻君,聽到這話一下子興奮起來(神秘邏輯),漫畫就直接把受君吃掉了,動畫就停在逼廁所。
是的,就是個標題說「我被威脅了」其實是受君自己腦補被威脅然後被吃掉的故事。
動畫劇情有人做了各集快評,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來看。
不看原作可以看舞台嗎?
當然可以。舞台故事跟原作幾乎沒有關係。就是劇中劇,《我被》是發生在演員之間的故事,演員演的劇可以跟自己人生毫無關係嘛。
不過動畫有把紅葉鬼故事跟主要劇情作互相對照,如果看過原作再來看舞台,應該能有更多收穫的。
我自己是能看BL漫畫,但不會去主動找來看,但BL在萌什麼我大致能懂,腐開關也是有的,只是平常不開而已。所以原作我也只是看了前面三話(有夠激烈),加上前面提到的各集快評這樣。
如果真的BL苦手的人,跳過原作直接來看舞台,我想也能蠻享受的,《紅葉鬼~童子奇譚~》就是這樣的作品。
紅葉鬼初演
但如果要看《紅葉鬼~童子奇譚~》(又太長了,下稱童子奇譚),建議還是先看過第一部(官方稱為初演)的劇情會好些。這也找得到相當完整的中文劇情介紹,這邊就簡單提一下。
紅葉鬼的世界觀是平安時代,有人族與鬼族的時代。以前的鬼會襲擊並殺害人類,彈道紅葉鬼時代時已經不會了,鬼族內部也不讚揚殺害人族的行為。但是因為有「鬼族如果喝了帝的血就會變得強大」的傳說,所以也有計畫襲擊帝都的鬼族在。
雖然稱為鬼族,但除了頭上有角之外,鬼族的一切都跟人族相同,所以兩方都有為了兩族的和平共處而奔走的人存在。
在這之中,帝(みがと)跟鬼族的頭目吳葉(くれは)相戀生下了一個混血兒。帝跟吳葉的小孩交給王室撫養,帝則把自己的一個小孩養在鬼族,希望在他們長大之後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。這個養在鬼族的小孩就是經若(経若つねわか)、兩族混血是為繫貞(しげさだ)。
整體來說就是自我定位認同的故事,繫貞原本以為自己是人,其實是混血,經若以為自己是鬼族,其實是人類(強到不行的人類),兩方都為了自己的定位而感到混亂。結局是經若砍下繫貞的一根角,說「這世間也一定有只有你才能做到的事情」。
吳葉跟經若是真有其說,只是舞台故事跟傳說有點不一樣。吳葉是早慧的天才,但因為學太多事情了被鄉野忌憚,遂跟著父母移居人類社會,改名紅葉。後來跟王宮侍衛源經基相戀之後產下一子,名為經若丸。來源
所以本作的紅葉鬼,其實就是吳葉媽媽。吳葉媽媽在初演的表現非常精彩,推薦看看。
觀劇準備
對日本人來說,酒吞童子跟茨木童子的故事大概耳熟能詳吧?對我們這種日本史跟日本文學半桶水的人來說,那還真的需要讀一下。
我因為太想知道童子奇譚演什麼,就在初日之前稍微爬了下維基等等資料,實際上童子奇譚也大量化用茨木童子的傳說,以下簡單提一些當作說明輔助。
美少年
傳說中,酒吞童子是美男子,茨木童子是美少年,兩人都常常會受到各家婦女們的追求。
被棄養在髮結屋
茨木童子的出生地有越後國跟攝津國兩說,攝津國的版本主要就是茨木童子出生後被棄養,扔在髮結屋*,被髮結屋老闆收養。
成長後的茨木童子會幫忙店裡的生意,但因為指甲太長不小心刮傷客人的臉,茨木童子初次嚐到血的滋味,之後就常常故意弄傷人來獲取血液。
養父養母對此非常生氣,就把茨木童子趕出家門,茨木童子在河邊看著自己的倒影,邊哭邊察覺自己已經不是人類了,所以便離家出走跑到山裡,在那邊跟酒吞童子相遇。
*髮結屋:江戶時代幫武士梳頭的店。傳說經過多年,混入後面時代的東西很正常。
羅生門與一条戻橋
這邊的羅生門應該是羅城門的誤記,指的就是京城與郊外的大門,是平安京的大門。
一条戻橋是那個死而復生之橋,柯南劇場版迷宮十字路有出現過。
平家名將渡邊綱在一条戻橋(能劇中是羅生門)遇上一女子,女子聲稱自己剛搬到京城迷路了,渡邊綱欲護送其回家,女子趁其不備顯現出茨木童子的樣態,抓著渡邊綱的頭髮就想把他抓回愛宕山。
渡邊綱拿起主公賜的名刀髭切,一刀砍下茨木童子的手臂。
取回鬼手
渡邊綱拿著茨木童子的手臂去找陰陽師(一說安倍晴明),陰陽師說渡邊綱要物忌,七天之內不能喝酒不能吃肉不能見客,如果能成功守下來,茨木童子的力量就會被大大削弱。
結果在渡邊綱快結束物忌的時候,渡邊綱的養母前來求見,說想要看看鬼手,渡邊綱因為不能違抗養育之恩,所以就讓養母進屋。養母一看到鬼手就喊「是我的手啊!」幻回鬼的樣態之後,茨木童子帶著手逃走了。
與酒吞童子的關係
茨木童子是酒吞童子的手下,都是禍害平安京的大鬼。但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很多說法,也有茨木是女性的說法,有說茨木是酒吞的小孩、戀人、對手等等。
故事簡介(翻譯自官網)
平安時代。
在遠離人里的地方,經若每天都在憑弔因為戰爭而死去的人與鬼。
在這種就像是被世界丟棄的生活中,熊武來訪。
為了阻止茨木童子襲擊都,熊武希望經若能出手幫忙,但經若拒絕了。
某日,在經若面前有個小鬼出現。
看著失去雙親的小鬼,經若想起おまん,就開始照顧起小鬼。
另一邊,為了抵擋茨木童子越來越激烈的攻擊
帝從攝津國找來了渡邊綱。
朝廷與鬼族的矛盾日漸增加,經若又將再度捲入戰禍之中
經若
「我的母親在這裡,還有其他重要的人。」
陳內美翻。陳內怎麼這麼美。
我有看過第一部了,知道他的所作好美。
但我不知道現場看陳內經若可以這麼美!美到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直接當作劇照。
我BIRTH看過他的,我看過的,但這個震撼感怎麼回事。
可是當經若遇到伊吹(いぶき)的時候,一邊很美一邊被子役玩也太反差了吧,忍不住會笑出來。
伊吹一喊經若父上,我就笑了。經若那個慌張的臉齁XDDDDD
還對著熊武說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QQ」
經若跟伊吹說話的時候,前期慌張,後面就慈愛爆棚。嗯如果是我也會希望孩子的爸是這款的(點頭) (被陳內粉圍毆
經若雖然在OP有穿經典紅黑,但OP末尾就換成黑白衣服了。可是這套黑白超級漂亮,罩衫下擺是白色刺繡曼珠沙華,是開在彼岸的花。美到不行。
我初日坐在下手,十分感謝有機會可以欣賞那極美的白色彼岸花。
然後經若還穿著這套祭拜,當他拿出紅色小花花我就濕眼眶,おまん!!!!
看他獻花,祭拜,拿出小花花想一起奉上,手卻又顫顫縮回來。我整個想哭,想捧著心臟痛哭,腦裏面都能浮現初演おまん死掉那幕。
還好伊吹就跳出來了,還喊經若父上。父上……我是說經若抱伊吹的畫面,有夠可愛,美男子跟萌孩的殺傷力這麼強的嗎?害我都想生小孩了。 (再度被陳內粉圍毆
後來有換成另外一套黑白戰鬥服,雖然沒有像第一部戰鬥服那樣令人噴鼻血,可是也夠讓人內心尖叫了。
殺陣好美,雖然髭切沒有出鞘但依然好美。
陳內你什麼時候來演刀舞?
茨木童子
「我最喜歡的,媽媽的頭髮,就這樣被蠻橫的剪掉了。」
我初日到現場才看到場刊,才看到梯子老師畫的封面。我能認出經若,但沒有意識到那個黑人辮子頭就是茨木童子,就是梅津要演的角色。
所以我看到他出場時,腦袋一片空白。蛤,什麼,好好看,這什麼?不是藍色的嗎?是黑色的嗎?救命,有夠好看,腰上的飾條亮晶晶的好好看。辮子頭也太好看了吧!
完全就是個腦內衝擊兼思緒混亂,差點忘記聽台詞。
當茨木講到自己父母被殺的那段,演出上並沒有真的出現茨木的雙親,助演們是圍著左右兩團空氣在打人。茨木站在中間,用著憤怒卻束手無策的聲音說著自己是怎麼眼睜睜看父母被殺,他最喜歡的,母親的頭髮甚至被那樣粗暴的剪去。
然後就是媒體影片一直宣傳的吼叫。
但如果沒有前面的這些鋪陳,那個吼叫其實也沒什麼意義。正因為有前面的情緒堆疊,所以在茨木悲憤的大吼時,觀眾會有共感,會理解並接受「鬼除了有角之外,其他都跟人族無異」的設定,然後能同理茨木的心情。
對啦,我就超級共感的,好想抱著茨木說秀秀。
茨木超級可愛,是十歲,雖然長那樣但就是十歲!是孩子!渴求被愛,渴求被認同的孩子。
故事主軸在茨木身上,我就繼續在這邊寫了。
這次劇本比初演化用更多傳說,我說的是「化用」而不是完全照搬,而且我覺得化用得相當漂亮。例如被髮結屋夫婦收養,化用成茨木喜歡媽媽的頭髮;例如茨木童子看著水面發現自己已經變成鬼,化用成茨木看著燒掉自己家的火光,變身成鬼;例如在奪還鬼手的時候,不是讓茨木假扮成養母,而是茨木用計,先用死去妻兒的聲音動搖渡邊綱意志,再用養母的聲音跟假裝養母被襲擊的狀況,逼渡邊綱解封開門。
非常好的化用跟改編,既不會讓知道茨木童子傳說的人感到無聊,卻又成功塑造出紅葉鬼世界觀中的茨木童子。
紅葉鬼的茨木童子,因為在失去父母的時候,只有酒吞童子朝他伸出手,他就也握住那隻手了。所以為了能獲得酒吞童子的認同,他要襲擊帝的都,要把他討厭的人類都殺光。
帝為了從茨木童子手下保護都,所以請來了渡邊綱來對抗茨木童子。
第一次對戰,因為有陰陽師保名的幫忙,茨木雖強但還是被渡邊綱砍下手臂。
第二次對戰,保名不在,但渡邊綱還是不願意拿刀殺茨木,就算被茨木的刀捅穿,但他還是摸了摸茨木的頭,給了茨木擁抱。
「你很努力了呢!」
眼睜睜看著自己父母被殺,自己一個人在這個世間掙扎生存,為了獲取認同為了獲取愛,他真的是很努力很努力了。
嚶,茨木好可愛又好可憐,好想抱在懷裡秀秀啊。
這半年我一路從刀舞綺傳改,BIRTH,社中朗讀劇,看到這次童子奇譚。已經充分理解梅津「演戲的聲音」並不只有一種。
當他是長義的時候,聲音輕輕軟軟的,帶點氣音,說話是斯文但不軟弱,微微帶有驕傲。
當他是茨木的時候,嗓音有厚度,會吼叫,聽起來比較粗野。但遇到渡邊綱感化他的時候,遇到經若對他張開雙手的時候,就像一下子失去尖牙的獅子,對於不熟悉的情緒感到膽怯,「我是要傷害你們的,我都砍傷你了,你們為什麼還要這樣寬容對待我」
這個非常戳我的點,換句話說,我喜歡這個!
正因為是我不那麼熟悉的語言,正因為我每次看劇腦袋都要120%運轉,所以當演譯的情緒跨越重重隔閡傳到我這裡的時候,能更加直覺的,更加本能的接收到吧。
當然不只梅津,這段時間我看的舞台,經常都有這樣接收到演技的感覺,要形容的話,就像電波對到了,線接上了,語言什麼的都只是工具而已。
看舞台劇的時候,觀眾的視覺、聽覺、觸覺,空間感與時間感等五感都是被剝奪的。導演可以利用燈光音效舞台設計把人帶進去世界裡面,由演員把劇本的故事說給觀眾聽。
我一直去看劇。為什麼呢?因為舞台有毒啊!好的舞台不僅是活的,甚至在演出的時候,我會覺得跟劇場內的人一起呼吸,用全身全靈在感受故事。
故事有很多呈現方式,我喜歡看小說,看漫畫,看動畫,看電影,但現在最讓我享受的是看舞台劇。
而梅津可以一直帶我去看好劇,真好。
渡邊綱
「喔,已經變得這麼重了啊。」
必須要提小坂涼太郎。雖然他的盔甲一直讓我想到西瓜 (被揍
上一次看小坂就是刀舞慈傳的次郎太刀,但這次童子奇譚根本看不到丁點次郎的影子。他,就是渡邊綱。
渡邊綱握的髭切是「不殺之刃」所以前面在打架的時候,刀都是不出鞘的。有份量感的肢體動作,加上小坂的身高優勢,一下子就把渡邊綱的強悍跟不殺的溫柔塑造起來。
在物忌那段戲的時候,台上就只有他一個人了,可是不會覺得舞台太大,反而能跟渡邊綱共感到物忌的緊張,跟被養母求開門的左右為難。
我很喜歡的一段戲是,當渡邊綱被茨木砍到重傷,但他就算掙扎,也要爬去把髭切撿起來,就算體力都快不支,也要站起來好好的納刀,然後才脫力倒下。
不管如何,都不能隨便對待刀,不能放棄自己武將的榮耀,不會忘記主公對自己的期許。這段戲沒有台詞,但是非常非常震撼跟感動。
然後後面渡邊綱領便當的時候,比鬼滅的炎柱還好哭。
瀕死的他突然像沒事人一樣站起來,跟早該死去的妻兒對話,然後消失在黑夜之中。非常美非常意象化的一個便當,多看幾次我應該會哭得很慘。
本劇殺陣有很多組,在茨木跟熊武,茨木跟渡邊綱,茨木跟經若這三組裡面,我最喜歡的就是茨木跟渡邊綱。
該說不愧是待過刀舞的人嗎?茨木跟渡邊綱的殺陣拳拳到肉,速度很快看起來非常爽快。
原來小坂不只是會拿著大太刀卡天花板,太刀也能殺得如此好看啊。
伊吹
「我以後也想要變成跟經若一樣。」
初演的子役實在太虐,沒想到童子奇譚繼續虐。這次子役是岩間甲樹跟磯田虎太郎,雖然一個12歲一個十歲,可是一個是歌舞伎專門,另一個專門演翻譯劇的,都是實力堅強的小朋友啊!
我看的伊吹都是甲樹君,虎太郎的場次都錯過了。但聽朋友說虎太郎非常活潑(一直掀經若裙子之類的),在共演的大人推特中也是非常可愛。
甲樹伊吹也相當可愛,但就不知道是不是初日的關係有點緊張,希望他可以再更皮一點。不過如果他是想演一個有點可疑的伊吹,那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為什麼伊吹可疑呢?因為伊吹就是酒吞童子。
本劇的爆點就是在這邊!在茨木跟經若大戰末了,茨木舉刀要殺掉沒有反抗能力的經若時,伊吹從他背後出現,單手貫穿茨木的腹部。
「酒吞童子……大人」
「抱歉啊,茨木。經若,是我的獵物呢」
「哈哈,您真是個,過分的人呢」
整部戲的萌點在最後一刻變成爆點,哇啊啊啊啊啊!
其實看到中間,就已經抓到這次的主軸是「親情與愛」經若跟伊吹的擬似父子,渡邊綱的妻兒,以及茨木童子一直在追尋的愛,演示了各式各樣的親情。
但初演的劇本太對稱,上下半場反轉再反轉,所以就會覺得童子奇譚有點,少了什麼。
茨木童子並沒有被渡邊綱打敗,甚至連經若都快被茨木殺死,然後在最後的最後冒出了酒吞童子。經若要感化(?)茨木的時候,也僅止於「你現在只是處在冬天而已」
欸?那春天呢?沒有春天嗎?初日謝幕的時候,我一邊拍手一邊想著。
既然酒吞童子都找原作攻君來當聲演了,那第三部是絕對會有的……吧?
上下篇很好,只是作為單篇故事來說,就覺得哪邊沒被滿足。
可是陳內在初日謝幕時有說「現在的情況也是,劇中的角色們也是,都處在漫漫的冬天之中,但春天一定會到來的。」
好,我等。
舞台演出
非常漂亮!縱使我已經看過刀舞綺傳改的殺陣投影,但童子奇譚的投影是完全不同的美。
OP的時候經若從舞台中間出現,投影的紅葉就從舞台正中下方隨風捲起,飄散在整個舞台上,美到忘記呼吸。
不知道圓盤會怎麼收,但入座的時候會看到舞台上有兩層破布根繩子,大概是要展示鬼里的氛圍。我沒想到會在OP的時候,破布被收起,舞台中央降下一棵大樹,然後視絕美投影,超好看。
除了紅葉之外,劇情中會用到的星空,下雨,火焰,迷惑渡邊綱的幻覺,都會用到投影,每個都非常華麗好看,加上助演沒事就空翻,還會溜鋼管跟溜滑梯,做為秀來看都非常的暢快,真有種在看演唱會的錯覺。
最後一幕的下雪我非常愛,原本以為是下棉花,但似乎是下泡沫。下雪真的太美了,樹枝上還會積雪,加上從上方的冷色打光,我都忍不住盯著雪看了。
加上這次有和太鼓跟小提琴的現場演奏,魄力感很足。我原本以為和太鼓只有一個,現場一看才發現,是一組,跟一組爵士鼓的數量差不多,嚇我一大跳。
除了和太鼓,有些環境氣氛音效也是現場做的……這個票價真的有賺嗎?
結
雖然我是因為梅津出演所以才抽這個票的,但有看真的太好了。
舞台美術漂亮,衣裝漂亮(我現在閉起眼睛都能想像茨木閃亮亮的腰帶),投影絕美,配樂好聽。看過初演的人一定會被舞台整體質感的提升驚豔,直接看的人也能很非常享受,是一個值得驕傲自豪的作品。
這是只看過初日,還隔了好多天才寫的筆記,該模糊的記憶都模糊了,日文也沒有好到可以把整場默寫出來,如果有記錯或者聽錯的,非常歡迎跟我說。接下來還有兩場,也是最後的兩場,也許能看到更多東西,到時再來跟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