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size_image

[翻譯] 梅津瑞樹「重新確認了『演劇愛』的存在」

TVガイド Stage Stars vol.11 2020/8/11發售
紙本雜誌:https://zasshi.tv/products/3898/

 刀舞慈傳已經過去一年。梅津瑞樹所演的山姥切長義又回到刀舞,在綺傳改裡登場。從這個作品中梅津得到些什麼?在這段稍微遠離演戲的時間中,他又獲得了什麼?稍微窺探了他的思緒。

問:現在正好是刀舞的練習期間(取材時)。科白劇,這個從未出現過的戲劇型態,會是什麼樣子呢?

うめ:必須確保社交距離,是在這個前提下做出的舞台。就算形制是新的,依然還是刀舞……或者比原本的刀舞更加複雜也說不定。

問:是跟往常不同層面的辛苦呢!

うめ:是的。不過,我想這也是個將表演層次更加提升的好機會。等到可以進行普通的殺陣時,就能更好更明確的去表演了吧!這次在舞台上做了很多平常不會做的挑戰,有各種新發現呢。本來覺得「怎麼可能」的事情,實際做了之後「啊咧,還是可以的嘛」大概是這樣的感覺(笑) 產生了什麼都可以試試的想法。

果然還是會去思考「演劇對我來說變得多重要」這件事

問:(刀舞)是自肅期間以來,時隔許久又能演戲的機會。在這段沒辦法在劇場演出的時間中,有思考了些什麼嗎?

うめ:這段空檔,果然還是會去思考「演劇對我來說變得多重要」這件事呢。與其說是察覺到不足,應該說發現(沒戲演)讓心像是被挖了一個洞,原來在我心中「演戲」已經變得如此重要。

問:以前並不覺得自己這麼愛演劇嗎?

うめ:應該說是重新認知到這點。去年刀舞之後,很感謝的接到很多工作。一個舞台結束之後就進到下一個舞台的練習場,然後又開始演出舞台。「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」去年一整年都這麼想著。

 刀舞之前還有在比薩店打工做外送,(刀舞後)脫離那個不能恣意而為的狀況,成為能靠演戲吃飯的樣子。正覺得那樣真好時,卻變成(疫情)這樣了。因為體驗過那樣的幸福,所以現在才會這麼想演戲,想到不能自已。

 當然也朗讀了家裡的書,但還是覺得不夠。

 因為我家沒放洗衣機,所以都在晚上拿去付近的自助洗衣店洗。走路過去大概要八分鐘,我會以一分鐘切換一個的頻率,在路上扮演著各種角色。因為路上都沒人,不管怎麼演都很真實,例如盛氣凌人的角色、無性別的角色,在自己能想到的範圍裡,詮釋不同個性的走路方式。像這樣度過從家裡走到自助洗衣店的時間。

問:真是特別的鍛鍊方式呢。

うめ:那也不過是自我滿足而已。如果沒有像這樣訪談機會的話,就不會跟別人說了。這種行為仔細想想就覺得很可疑啊(笑) 就覺得能以演劇維生真是太好了。

 總之,這三個月就是這樣一邊思考、一邊消化著這些產物。所以像現在這樣又能再度演戲給大家看,其實就是願望實現了呢。「終於啊……」真的是這樣想的。我想來看戲的各位也是同樣想法,所以想讓大家擁有「能來到劇場真是太好了」的心情。

問:在自肅期間,有沒有感到什麼沮喪遺憾?

うめ:在各種舞台被取消時,果然令人非常難過。我沒辦法忘記薄櫻鬼確定中止時,座組的大家那難受的表情。雖然跟演出家西田(大輔)さん約定好「下次一定會做出來的」,但在推特告知中止消息的時候,就算知道再怎麼喊著「我不要」「不要把演劇從我身上拿走」都無濟於事,我還是要很努力才讓自己保持冷靜,甚至到了輾轉難眠的程度(笑)

 不想白白浪費這些時間,所以思考除了演劇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做。文章是(在那個狀態)還能讓大家看到的媒介,所以就寫了一些部落格。出了什麼狀況也好,什麼都做不了也好,動彈不得的話就找尋不同的路吧。

 演劇界也是如此,有人因著這個機會,開始摸索遠端演劇等等的可能性。戲劇的歷史很長,但演變到現在,戲劇還是好好的存在著的嘛。像2.5舞台,我覺得也是戲劇的一種進化。這麼一想,不禁期待起演劇會在這個轉捩點上有什麼進化了。雖然狀況如此嚴峻,戲劇大概也不會死去,搞不好還能從中找到更有趣的部份呢。

問:作為閱聽者,也在這段時間重新思考了娛樂的意義。

うめ:我覺得演員跟觀眾的地位是對等的。舞台劇跟電視電影不同的地方,就是(演員跟觀眾)兩者並不是分開的,而是會產生交互作用的關係。「若觀眾席是這樣的感覺的話,那就試著用這種感覺去講台詞看看吧」也有這樣因為當天觀眾給人的感覺而左右表演方式的情況。

 我覺得表演其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。因為「想傳達給誰」「想被理解」而寫了小說、做了戲劇,所以這些沒有對象是不行的,表演要有觀眾才可以。

 當然這原本也有希望大家能來現場看戲的成分在,不過現在並沒有這樣的意思。如果不能現場表演的話,有沒有能取代、補足那些魅力的方法呢?從這裡切入,就能有各種形式的發想了吧。若沒辦法一群人演戲,那就演獨角戲吧。

還在覺得外面的世界亮得有點刺眼,逐漸適應光線的時候(笑)

問:解除外出自肅之後,各種活動都漸漸復甦了。(梅津)刀廣播的時候說過「很久沒跟人講話」這樣的話呢。

うめ:在自肅期間中,也有了思考「自我是什麼」的時間。若拔除演劇,梅津瑞樹會是怎麼樣的存在呢?想著要傳達「我在這裡」的意念所以經營著SNS,但果然想要更直接的回饋,想直接感受著心的存在。(SNS)有留言欄之類的部分,如果想寫文章的話,就會變成一段段的……。

 文字是想法凝聚之後才堆砌起來的結果,但我覺得,就算用再多再難的字詞,也無法完整呈現思考的內容。我想傳達的東西,或者我正在盡最大努力做的事情,只有文字的話,能傳達到多少我並不知道。所以若能用我的聲音、我的身體來去表現這些,用耳膜直接接收觀眾的反應,那不是更有真實感嗎?像是能藉此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一樣。因此,在沒辦法做到這些事情的時間裡,我已經變成不是人類的某種存在了吧。還好在這個能跟人見面的一個月中,終於變回人了。但也許,現在看起來也不像人類呢(笑)

問:沒那種事(笑) 梅津さん所說的「不是人類」具體來說是怎麼樣的呢?

うめ:主要是社交性這部分呢。
 外出自肅結束,久違的接受採訪時,覺得自己還沒辦法像現在這樣像人類般好好說話。平常在思考事情的時候,不用特別轉化成語言就能在腦中順暢運轉對吧。
但如果要實際說話時,就必須因著說話對象去挑選用詞,觀察對方的表情啊,口氣啊什麼的,要一瞬間察覺這些細微差距並判斷……很麻煩的呢(笑)

 比起獨處,(跟人相處時)眼睛跟耳朵所接受到的情報就更多了呢。會想,原來世間有這麼多情報在交遞啊(笑) 其實那也是相當有趣的。

 現在像是冬眠結束剛醒來,還覺得外面的世界亮得有點刺眼,逐漸適應光線的時候(笑)

問:原來如此。所以才發了「自分はこの演劇を生業とする世界で、生き直しをしている節がある」這條推嗎?
(當時我的翻譯是「在這世上,在自己以演戲維生的世界上,有種重生的感覺」)

うめ:大家的回應都有各種不同的解釋,覺得很有趣就全部讀完了。

問:如果可以的話,想多聽聽關於這條推的事情。

うめ:我活了27年,但其實沒有什麼屬於自己的果實(成果)。雖然仍是追求著某種成果而活著,但現在還是覺得空虛,因為沒有成果而感到空虛。回想起來,仍會疑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人呢?

 而站在舞台上的時候,我會穿著名為角色的裝甲,這個裝甲雖說有必須用到自己人生經驗的部分,但有時卻因此樂在其中了。跟角色借了「皮」去變成理想的人,是這種意思的重生。

 另外,當演員會有很多這樣跟人碰面說話的機會,想從這些裡面,鑽研摸索出更接近真正人類的技巧。那個「重生」也有這樣的意思在。不想再次後悔,想把梅津瑞樹塑造成更確實的存在之類的。不好意思,講了奇怪的話。

問:不會不會。想問一下為什麼會有「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」這種想法呢?
(原句「何で自分はこんな人間なんだ」語意上有點自貶)

うめ:如果把自己放在低處,就不會再更往下了。如果已經在底處,那就沒有墜落的可能了。嗚哇,把話講得很沉重了。

問:是這邊不好,問了不是能很好解釋的問題。

うめ:沒有沒有。怎麼說呢,活得很辛苦。常常遇到讓人覺得活著辛苦的事情。因為不太會用語言來表達,所以想用演劇啦文章啦這類東西來傳達。我覺得這樣比起用說的,更能確實呈現我想說的事情。

問:並不是討厭與人交談,而是想更好的跟人聯繫著的意思。

うめ:沒錯。就像剛剛所說的,總是想著「想被誰理解」想要誰來了解我這個人呢。不過我很不擅長像這樣與人對話。

 具體來說,就像咬合不正那樣,沒辦法精確理解與被理解的感覺。
「明明是想說那個的啊」也有這樣說了卻發現沒講好的時候。雖然好好思考過後再講也沒關係……該怎麼說呢,我覺得我不是那種人就是了。(笑)

問:之前的訪談中,「小學是風雲人物」說了這樣的話。

うめ:就是那樣喔。還有,雖然同樣是訪談,但也會因為當天的狀況不同而產生改變呢。

 最前線的演員們,不管在什麼狀態下大家都能沉著地說話。我覺得那很厲害。我若像穿裝甲那樣把自己套入某個角色的話可以做到,但我想那就不是我自己的話了。(我說話的內容)會因為場地跟空氣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吧。

問:累積經驗之後就熟練了吧!

うめ:也是有可能呢。不過我大概五年之後也是同樣的感覺吧。

問:覺得那也是梅津さん的優點喔。反而不太能想像侃侃而談的梅津さん是什麼樣子呢。

うめ:就是啊。不想做違心之論。無論演戲或是訪談,我想我再過五年或十年都會是這種狀態吧。如果哪天能流暢的好好說話,大概就是我的處理速度變得更快的時候吧。雖然大概沒辦法變成那樣就是(笑)。

(梅津是)坦白、誠摯面對一切的人。無論是對演戲這件事,或者對活著這件事都是。「不想違心」就像訪談最後冒出的這句話一樣,他活得如此真誠,甚至會到戳疼自己的程度。他這樣直面著自己內心,時而煩惱掙扎的樣子,也讓我們開始思考起來。

interview: 高瀨純
中譯:迎光

 
 就像之前噗裡說的,這篇到後面真的非常逐字稿,日文又是可以沒有主詞的語言,要寫成中文就勢必加入我自己的理解,這部分如果有解釋錯的地方非常歡迎討論指正。
 我覺得跟W!比起來,這個訪談非常有窺腦的感覺。雖然內容並沒有很多,但我還是耗了很多時間在上面。
 還好梅津照片還是很好看讓我可以分心一下。
 梅津哪,內向自卑,不是不好的意思。生放常常講說「問我這樣的人好嗎」「我的意見沒什麼營養」可是還是盡力去回答那些悩み相談。你還是能看到他自得其樂,甚至笑著自言自語的樣子。
 兩篇訪談都講的是「分かり合う」理解與被理解的雙向關係。看完會想跟他說「我懂」可是想一想,我果然還是不懂。
 還是看照片好了(閉眼

One comment

Comments are closed.